说剑论诗余事,醉舞狂歌欲倒,老子颇堪哀。
出自 宋代 辛弃疾 《水调歌头·白日射金阙》
白日射金阙,虎豹九关开。见君谏疏频上,谈笑挽天回。千古忠肝义胆,万里蛮烟瘴雨,往事莫惊猜。政恐不免耳,消息日边来。笑吾庐,门掩草,径封苔。未应两手无用,要把蟹螯杯。说剑论诗余事,醉舞狂歌欲倒,老子颇堪哀。白发宁有种?一一醒时栽!
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了一个放浪形骸、借酒消愁的文人形象,背后暗藏壮志难酬的悲凉。
"说剑论诗余事"——表面写他谈论武功兵法、吟诗作赋都像在打发闲工夫,实际暗示这些本该是正事的才华无处施展。"醉舞狂歌欲倒"用夸张的动作,画出一个借酒装疯、故意放纵自己的失意者形象,那种摇摇晃晃的醉态里带着对现实的抗议。
最妙的是最后"老子颇堪哀"这句自嘲:明明满腹经纶却只能装疯卖傻,连自己都觉得可怜。这里的"老子"不是骂人,而是古人常用的自称,带着几分桀骜不驯的味道。一个"哀"字点破所有放纵背后的真相——不是真逍遥,而是不得不逍遥的苦涩。
这种用狂放掩饰失意的写法,像极了现代人"在KTV嘶吼完默默擦眼泪"的状态,让人看到古代文人豪放姿态下,那颗被现实撞得青紫的心。
辛弃疾
辛弃疾(1140-1207),南宋词人。原字坦夫,改字幼安,别号稼轩,汉族,历城(今山东济南)人。出生时,中原已为金兵所占。21岁参加抗金义军,不久归南宋。历任湖北、江西、湖南、福建、浙东安抚使等职。一生力主抗金。曾上《美芹十论》与《九议》,条陈战守之策。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,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,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;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。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,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。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,后被弹劾落职,退隐江西带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