寺出飞鸟外,青峰戴朱楼。

出自 唐代 岑参 《登嘉州凌云寺作》

寺出飞鸟外,青峰戴朱楼。
搏壁跻半空,喜得登上头。
殆知宇宙阔,下看三江流。
天晴见峨眉,如向波上浮。
迥旷烟景豁,阴森棕楠稠。
愿割区中缘,永从尘外游。
回风吹虎穴,片雨当龙湫。
僧房云蒙蒙,夏月寒飕飕。
回合俯近郭,寥落见行舟。
胜概无端倪,天宫可淹留。
一官讵足道,欲去令人愁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,用最简练的文字传递出丰富的画面感。

1. 视觉的层次感
"寺出飞鸟外"像用镜头由近推远——先看到寺庙的屋檐,视线越过空中飞鸟,才发现寺庙竟矗立在比飞鸟更高的云端。这种仰视的角度让人瞬间感受到山寺的巍峨。

2. 色彩的碰撞美
"青峰戴朱楼"中,苍翠的山峰(青)与寺庙的红墙(朱)形成鲜明对比,就像大自然给青山"戴"上了一顶红冠。一个"戴"字让静止的山水突然有了拟人的生动感。

3. 空间的奇幻感
前句写寺庙高得超出飞鸟,后句却发现它其实是"戴"在山顶的,这种看似矛盾的描写反而制造出"空中楼阁"的错觉,让人惊叹建筑的巧夺天工。

全诗仅十个字,却同时完成了"仰视-平视"的视角切换、"动(飞鸟)-静(山峰)"的对比、"青-朱"的色彩搭配,堪称古代山水诗的"微缩景观"。

岑参

岑参(约715-770年),唐代边塞诗人,南阳人,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,后徙居江陵。岑参早岁孤贫,从兄就读,遍览史籍。唐玄宗天宝三载(744年)进士,初为率府兵曹参军。后两次从军边塞,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;天宝末年,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,为其幕府判官。代宗时,曾官嘉州刺史(今四川乐山),世称“岑嘉州”。大历五年(770年)卒于成都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