愿割区中缘,永从尘外游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、追求自由的心境。用大白话来说就是:宁愿割舍掉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牵绊(比如名利、人际关系等),永远追随内心,像隐士一样在红尘之外自在漫游。
可以拆解两层来看:
1. "割区中缘"——像剪断风筝线一样主动切断世俗束缚。这里的"区中"指普通人生活的圈子,"缘"指各种社会关系和责任,体现一种决绝的态度。
2. "尘外游"——把生活过成一场远离喧嚣的旅行。"尘"比喻柴米油盐的琐碎生活,"游"字特别灵动,既指身体上的云游四方,也指精神上的无拘无束。
这种思想就像现代人常说的"诗和远方",但比简单旅行更深层。它揭示了一个永恒命题:当被工作、家庭压得喘不过气时,谁不曾幻想过彻底逃离?诗人用短短十个字,把这种人类共通的渴望写得既洒脱又充满画面感。
岑参
岑参(约715-770年),唐代边塞诗人,南阳人,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,后徙居江陵。岑参早岁孤贫,从兄就读,遍览史籍。唐玄宗天宝三载(744年)进士,初为率府兵曹参军。后两次从军边塞,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;天宝末年,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,为其幕府判官。代宗时,曾官嘉州刺史(今四川乐山),世称“岑嘉州”。大历五年(770年)卒于成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