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这句诗用朴素的语言道出了游子矛盾的心境,像一杯放久了的茶,越品越有味道。
前一句"路远谁能念乡曲"像在说:离家太远了,就算哼起家乡小调,又有谁能听懂呢?这里藏着两层孤独——不仅是身体离家的远,更是精神上找不到共鸣的孤独。就像今天在外打工的人,突然说起方言时的怅然。
后一句"年深兼欲忘京华"更有意思,表面说"在京城待久了反而想忘记这里",实际在说:时间冲淡了思乡的痛,可这种"忘记"本身又成了新的痛。就像我们在大城市扎根后,偶尔会惊恐地发现:家乡的轮廓在记忆里竟然模糊了。
诗人把"想家"和"怕不想家"这两种情绪拧在一起,像揉一团矛盾的面团。最打动人心的正是这种真实——我们既渴望融入新环境,又害怕彻底丢掉过去的自己。这种细腻的心理描写,让一千多年后的打工人读来依然心头一颤。
白居易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阳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