背郭堂成荫白茅,缘江路熟俯青郊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质朴的田园画面,我们可以从三个层次来感受它的美:
1. 画面感:诗人用"背郭堂成"(茅屋背靠城墙建好)和"缘江路熟"(沿着江边熟悉的小路)勾勒出一个具体的生活场景,就像我们看到的乡村纪录片开场镜头——简陋的茅草屋,蜿蜒的江边小道,远处是青翠的田野。
2. 色彩对比:诗中"白茅"与"青郊"形成清爽的色彩搭配。白茅屋顶的质朴与郊野的青绿相互映衬,这种自然配色让人联想到初夏时节,既清新又充满生机。
3. 视角变化:前句是平视的房屋特写,后句转为俯视的广角镜头。通过"俯"字让读者仿佛跟着诗人登高望远,从茅屋的近景突然切换到开阔的田野风光,产生视觉上的层次感。
全句最妙处在于用最平常的乡村元素(茅屋、小路、田野),通过空间布局和色彩搭配,营造出令人向往的田园意境。就像用简单的积木搭出了立体画,让读者在平凡中看见诗意。
杜甫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南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,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开来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,影响深远。759-766年间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