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帝御马五花骢,画工如山貌不同。
出自 唐代 杜甫 《丹青引赠曹将军霸》
将军魏武之子孙,于今为庶为清门。英雄割据虽已矣,文采风流今尚存。
学书初学卫夫人,但恨无过王右军。
丹青不知老将至,富贵于我如浮云。
开元之中常引见,承恩数上南薰殿。
凌烟功臣少颜色,将军下笔开生面。
良相头上进贤冠,猛将腰间大羽箭。
褒公鄂公毛发动,英姿飒爽来酣战。
先帝天马玉花骢,画工如山貌不同。
是日牵来赤墀下,迥立阊阖生长风。
诏谓将军拂绢素,意匠惨澹经营中。
斯须九重真龙出,一洗万古凡马空。
玉花却在御榻上,榻上庭前屹相向。
至尊含笑催赐金,圉人太仆皆惆怅。
弟子韩干早入室,亦能画马穷殊相。
干惟画肉不画骨,忍使骅骝气凋丧。
将军画善盖有神,必逢佳士亦写真。
即今漂泊干戈际,屡貌寻常行路人。
途穷反遭俗眼白,世上未有如公贫。
但看古来盛名下,终日坎壈缠其身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讲的是:先帝(已故皇帝)有一匹叫“五花骢”的骏马,许多画师争相为它画像,但画出来的样子却各不相同。
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它的精妙之处:
1. 用对比制造趣味
“如山”形容画师多得堆成山,但这么多人画同一匹马,结果却“貌不同”——有人画得胖,有人画得瘦,有人突出鬃毛,有人强调神态。这种反差让人会心一笑,像现在网友给同一只猫拍照却拍出完全不同的效果。
2. 暗藏职场隐喻
表面上说画马,实则讽刺职场现象:同样一件事,不同人为了讨好领导(先帝),会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表现,结果反而失真。就像现在工作中,同一个项目被汇报成不同版本。
3. 留白引发想象
诗人没说哪幅画最像,留给读者思考:是马太难画?还是画师水平不够?或是马本身神奇多变?这种开放式提问比直接给答案更耐人寻味。
最妙的是,诗人用“画马”这件小事,轻松戳中了古今相通的人性——在权威面前,人们总想表现自己,反而弄巧成拙。
杜甫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南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,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开来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,影响深远。759-766年间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