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充满神话色彩的渔猎场景,用简单的意象传递出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与浪漫想象。
"沙浦走鱼白石郎"——在铺满细沙的河岸边,鱼儿跃出水面奔跑("走鱼"是夸张写法,形容鱼群活跃),而岸边矗立着一位白衣少年("白石郎"可能是河神或渔夫的形象)。这里用"白石"形容人物,既突出纯洁感,又暗喻其如石头般坚定,形成动静结合的生动画面。
"闲取真珠掷龙堂"——渔人随手("闲取"显出从容)将珍珠般的鱼卵(或真正的珍珠)抛向龙宫。这个动作看似随意,实则蕴含深意:人类将自然馈赠(珍珠/鱼卵)慷慨回馈给水族之王,体现人与自然的神秘契约。
全诗魅力在于:
1. 用"鱼会跑""珍珠赠龙"的奇幻笔法,把日常捕鱼升华为神话故事;
2. "闲取""掷"等动词举重若轻,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;
3. 短短两句包含沙岸、鱼群、少年、龙宫四个意象,如同微型神话电影。
本质上,这是古人用诗意语言讲述的生态寓言:人类从江河获取资源时,也应保持对自然的尊重与回馈。
李贺
李贺(约公元791年-约817年),字长吉,汉族,唐代河南福昌(今河南洛阳宜阳县)人,家居福昌昌谷,后世称李昌谷,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。有“诗鬼”之称,是与“诗圣”杜甫、“诗仙”李白、“诗佛”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。著有《昌谷集》。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,与李白、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。有“‘太白仙才,长吉鬼才’之说。李贺是继屈原、李白之后,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。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,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,元和八年(813年)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,27岁英年早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