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见芳洲初系缆,斜阳,烟树参差认武昌。

出自 宋代 陆游 《南乡子·归梦寄吴樯》

归梦寄吴樯,水驿江程去路长。想见芳洲初系缆,斜阳,烟树参差认武昌。
愁鬓点新霜,曾是朝衣染御香。重到故乡交旧少,凄凉,却恐他乡胜故乡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幅黄昏时分在武昌靠岸的生动画面,用三个层次传递出旅人的细腻感受:

1. "想见芳洲初系缆"——镜头从动态到静态
"芳洲"是长满花草的河岸,"系缆"指停船拴绳。诗人用"初"字精准捕捉船只刚靠岸的瞬间,让读者仿佛看到船身轻触岸边的颤动,听到缆绳缠绕木桩的摩擦声,充满旅途暂停的仪式感。

2. "斜阳"——点睛的时间画笔
仅两字就泼洒出整幅画面的底色:橘红色的夕阳斜照在水面上,船身投下长长的影子。这个意象既交代了黄昏的特定时刻,又为画面增添了温暖又略带惆怅的氛围。

3. "烟树参差认武昌"——朦胧中的城市印象
炊烟与暮霭笼罩着高低错落的树木("参差"),透过这层薄纱辨认武昌城轮廓。一个"认"字特别巧妙,既说明是远观,又透露出旅人努力辨认的专注,让静止的风景有了动态的凝视感。

整体魅力在于:诗人用电影镜头般的语言,把靠岸这个平凡场景写得极具层次感——从触觉(系缆)、到视觉(斜阳)、再到空间感(烟中辨城),短短15个字就让人仿佛置身于那艘刚刚停泊的船上,感受到旅途终点的宁静与淡淡乡愁。

陆游

陆游(1125—1210),字务观,号放翁。汉族,越州山阴(今浙江绍兴)人,南宋著名诗人。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,高宗时应礼部试,为秦桧所黜。孝宗时赐进士出身。中年入蜀,投身军旅生活,官至宝章阁待制。晚年退居家乡。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,内容极为丰富。著有《剑南诗稿》、《渭南文集》、《南唐书》、《老学庵笔记》等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