避席畏闻文字狱,著书都为稻粱谋。

出自 清代 龚自珍 《咏史》

译文书生离席畏惧文字狱,著作只为谋食保安宁。

注释避席:古人席地而坐,为表示恭敬或畏惧离席而起。文字狱:指清统治者迫害知识分子的一种冤狱,故意在作者诗文中摘取字句,罗织成罪。康熙、雍正、乾隆几代文字狱尤为厉害。为稻粱谋:为生活打算。原指鸟类寻觅食物,转指人们为衣食奔走。

赏析此句反映了士人在文字狱高压政策下的处境和苟安态度,表达出诗人对高压下的知识群体的柔媚、怯懦充满愤懑与同情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讲的是古代文人在严酷政治环境下的生存困境和无奈选择。

“避席畏闻文字狱”是说文人害怕因文字惹祸,听到敏感话题就赶紧躲开。就像现在有人怕说错话被追究,遇到敏感话题就闭口不谈或转移话题,反映出高压环境下知识分子的恐惧和自我保护。

“著书都为稻粱谋”则讽刺文人写书不再是为了表达思想,纯粹是为了混口饭吃。就像今天有些人写文章、做内容不再追求真实和深度,只为了点击量和稿费,失去了原本的初心。

这两句诗的精髓在于,它用简单直白的语言,戳穿了文人群体在生存压力下的尴尬处境——既想保持尊严,又不得不向现实低头。直到今天,很多人依然能在职场、生活中找到类似的共鸣:比如为了保住工作而沉默,为了赚钱而放弃理想。这种跨越时代的真实感,正是它打动人的关键。

龚自珍

龚自珍(1792年8月22日~1841年9月26日)清代思想家、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。27岁中举人,38岁中进士。曾任内阁中书、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。主张革除弊政,抵制外国侵略,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。48岁辞官南归,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。他的诗文主张“更法”、“改图”,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,洋溢着爱国热情,被柳亚子誉为“三百年来第一流”。著有《定庵文集》,留存文章300余篇,诗词近800首,今人辑为《龚自珍全集》。著名诗作《己亥杂诗》共315首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