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西望长安,下见江水流。

出自 唐代 李白 《秋浦歌十七首》

秋浦长似秋,萧条使人愁。
客愁不可度,行上东大楼。
正西望长安,下见江水流。
寄言向江水,汝意忆侬不。
遥传一掬泪,为我达扬州。

秋浦猿夜愁,黄山堪白头。
清溪非陇水,翻作断肠流。
欲去不得去,薄游成久游。
何年是归日,雨泪下孤舟。

秋浦锦驼鸟,人间天上稀。
山鸡羞渌水,不敢照毛衣。

两鬓入秋浦,一朝飒已衰。
猿声催白发,长短尽成丝。

秋浦多白猿,超腾若飞雪。
牵引条上儿,饮弄水中月。

愁作秋浦客,强看秋浦花。
山川如剡县,风日似长沙。

醉上山公马,寒歌宁戚牛。
空吟白石烂,泪满黑貂裘。

秋浦千重岭,水车岭最奇。
天倾欲堕石,水拂寄生枝。

江祖一片石,青天扫画屏。
题诗留万古,绿字锦苔生。

千千石楠树,万万女贞林。
山山白鹭满,涧涧白猿吟。
君莫向秋浦,猿声碎客心。

逻人横鸟道,江祖出鱼梁。
水急客舟疾,山花拂面香。

水如一匹练,此地即平天。
耐可乘明月,看花上酒船。

渌水净素月,月明白鹭飞。
郎听采菱女,一道夜歌归。

炉火照天地,红星乱紫烟。
赧郎明月夜,歌曲动寒川。

白发三千丈,缘愁似个长。
不知明镜里,何处得秋霜。

秋浦田舍翁,采鱼水中宿。
妻子张白鹇,结罝映深竹。

桃波一步地,了了语声闻。
黯与山僧别,低头礼白云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个人在高处向西眺望长安城,低头看见江水奔流的画面。长安是古代繁华的都城,象征着权力、理想和人生追求,而江水则代表时间流逝和世事变迁。

诗人用"望长安"这个动作,暗示内心对理想或功名的渴望;而"下见江水流"的俯视视角,则形成一种时空对照——人类追求永恒(仰望都城)的同时,自然规律却无情推进(江水奔流)。两个动作一仰一俯之间,藏着人生抱负与自然法则的微妙矛盾。

最妙的是"正"字的使用,让这个瞬间凝固成永恒:当人执着望向远方目标时,脚下的时光其实正在悄然流逝。这种"凝视理想却错过当下"的意境,让每个为理想奋斗的现代人都能产生共鸣——我们何尝不是常常望着"长安",却忘了注意生命中的"江水"正一去不返呢?

李白

李白(701年-762年),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,唐朝浪漫主义诗人,被后人誉为“诗仙”。祖籍陇西成纪(待考),出生于西域碎叶城,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。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,有《李太白集》传世。762年病逝,享年61岁。其墓在今安徽当涂,四川江油、湖北安陆有纪念馆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