横楣粗锦生红纬,日炙锦嫣王未醉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华丽又略带讽刺的画面,用日常事物暗喻权贵的奢靡与昏聩。
1. 画面感:像电影特写镜头——阳光透过门楣,照在粗糙的锦缎上,把红色纬线晒得发亮发软。这里用"日炙锦嫣"四个字,既写出丝绸被晒到褪色的真实感,又暗含"华美外衣正在腐朽"的隐喻。
2. 反差手法:粗锦本不珍贵,却要强行织入红纬装点门面;烈日暴晒本会破坏织物,这里反而让锦缎显得更艳丽。这种矛盾暗示着:表面的光鲜可能是虚假繁荣。
3. 弦外之音:最后点出"王未醉"——统治者对这些衰败迹象视而不见,依然沉溺享乐。就像晒到变形的锦缎,整个王朝的华丽外衣正在阳光下溃烂,而掌权者假装没看见。
全句妙在把政治讽喻藏在日常场景里,就像用"晒褪色的门帘"这个小细节,悄悄掀开了时代衰落的帷幕。
李贺
李贺(约公元791年-约817年),字长吉,汉族,唐代河南福昌(今河南洛阳宜阳县)人,家居福昌昌谷,后世称李昌谷,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。有“诗鬼”之称,是与“诗圣”杜甫、“诗仙”李白、“诗佛”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。著有《昌谷集》。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,与李白、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。有“‘太白仙才,长吉鬼才’之说。李贺是继屈原、李白之后,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。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,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,元和八年(813年)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,27岁英年早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