及国势沦败,肩吾先潜难会稽,后始还家。

出自 唐代 李贺 《还自会稽歌》

庾肩吾于梁时,尝作宫体谣引,以应和皇子。及国势沦败,肩吾先潜难会稽,后始还家。仆意其必有遗文,今无得焉,故作还自会稽歌以补其悲。

野粉椒壁黄,湿萤满梁殿。
台城应教人,秋衾梦铜辇。
吴霜点归鬓,身与塘蒲晚。
脉脉辞金鱼,羁臣守迍贱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话讲的是一个叫"肩吾"的人在国家衰败时的经历。我们可以这样理解:

1. 背景:国家正在走向衰败,局势很糟糕
2. 人物行动:
- 先逃难:肩吾第一时间选择逃到会稽(今绍兴一带)避难
- 后回家:等局势稍微稳定后,才敢回到自己家乡

这句话的精妙之处在于:
- 短短20个字就完整讲述了一个人在乱世中的生存策略
- "先...后..."的句式清晰展现了时间顺序和人物选择
- "潜难"二字生动描绘出逃难时小心翼翼的状态
- "还家"二字透露出对家乡的眷恋,暗示乱世中人最终还是要落叶归根

通过这样一个小人物的故事,我们能看到大时代背景下普通人的生存智慧:既要审时度势及时避险,又不忘根本最终回归故土。这种在逆境中既务实又不忘本的生活态度,正是这句话最打动人心的地方。

李贺

李贺(约公元791年-约817年),字长吉,汉族,唐代河南福昌(今河南洛阳宜阳县)人,家居福昌昌谷,后世称李昌谷,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。有“诗鬼”之称,是与“诗圣”杜甫、“诗仙”李白、“诗佛”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。著有《昌谷集》。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,与李白、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。有“‘太白仙才,长吉鬼才’之说。李贺是继屈原、李白之后,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。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,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,元和八年(813年)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,27岁英年早逝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