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眼天公只如此,穷途无用说悲辛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表达了一种人到晚年、处境艰难时的无奈与豁达。
"老眼天公只如此"可以理解为:活到这把年纪才看清,老天爷对待世人也不过如此(不会特别眷顾谁)。这里的"老眼"既指年老视力衰退,也暗喻历经沧桑后看清世事的眼光。诗人用"天公"这个拟人化称呼,把命运具象成一个冷漠的旁观者。
"穷途无用说悲辛"是说:既然已经走到穷困潦倒的境地,再诉苦抱怨也没什么意义了。这里的"无用"不是真的没用,而是带着苦涩的自嘲——不是不想诉苦,而是知道诉苦也改变不了什么。
整句诗的精妙在于:
1. 用"老眼"这个具体身体变化,巧妙带出人生感悟
2. "天公只如此"五个字就戳破了人们对命运不切实际的幻想
3. 后句的"无用说"三个字,把那种看透世事后懒得抱怨的心态写得特别鲜活
4. 明明写的是沉重话题,却用举重若轻的语气,反而更显苍凉
这种在困境中保持清醒,既不粉饰现实也不一味哀叹的态度,正是中国传统文人面对逆境时特有的智慧。就像现代人常说的"看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",只不过古人用更含蓄的诗句来表达。
元好问
元好(hào)问(1190年8月10日—1257年10月12日),字裕之,号遗山,世称遗山先生。太原秀容(今山西忻州)人。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、历史学家。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、文坛盟主,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,被尊为“北方文雄”、“一代文宗”。他擅作诗、文、词、曲。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,其“丧乱诗”尤为有名;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,可与两宋名家媲美;其散曲虽传世不多,但当时影响很大,有倡导之功。有《元遗山先生全集》、《中州集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