颍上风烟天地回,颍亭孤赏亦悠哉。

出自 金朝 元好问 《颍亭》

颍上风烟天地回,颍亭孤赏亦悠哉。
春风碧水双鸥静,落日青山万马来。
胜概消沉几今昔?中年登览足悲哀。
远游拟续骚人赋,所惜忽忽无酒杯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开阔又带点孤寂感的画面,可以这样理解:

1. 前半句“颍上风烟天地回”
就像站在颍水边眺望,风裹着雾气在天地间盘旋,仿佛整个世界都在眼前循环流动。用“风烟”这种朦胧的意象,既写实(水边常有的雾气),又暗含时光流逝、世事变迁的感慨。

2. 后半句“颍亭孤赏亦悠哉”
虽然是一个人孤独地站在亭子里赏景,却意外地品出了自在的滋味。“悠哉”这个词很妙,把孤独转化成了享受——独处时反而能静心感受自然的壮阔。

精髓在于矛盾的美感
宏大(天地风烟)与微小(独坐一人)、孤独感与悠闲感同时存在。就像现代人偶尔放下手机,独自看一场日落,那种既渺小又治愈的复杂心情,古人早已用诗句精准捕捉了。

元好问

元好(hào)问(1190年8月10日—1257年10月12日),字裕之,号遗山,世称遗山先生。太原秀容(今山西忻州)人。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、历史学家。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、文坛盟主,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,被尊为“北方文雄”、“一代文宗”。他擅作诗、文、词、曲。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,其“丧乱诗”尤为有名;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,可与两宋名家媲美;其散曲虽传世不多,但当时影响很大,有倡导之功。有《元遗山先生全集》、《中州集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