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愿长如此,躬耕非所叹。
出自 魏晋 陶渊明 《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》
人生归有道,衣食固其端。孰是都不营,而以求自安?
开春理常业,岁功聊可观。
晨出肆微勤,日入负禾还。(禾 一作:耒 )
山中饶霜露,风气亦先寒。
田家岂不苦?弗获辞此难。
四体诚乃疲,庶无异患干。
盥濯息檐下,斗酒散襟颜。
遥遥沮溺心,千载乃相关。
但愿长如此,躬耕非所叹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表达了一种简单而满足的生活理想:只要日子能一直像现在这样安稳,就算每天亲自下地耕种,也不会觉得辛苦抱怨。
诗人用最朴实的场景——"躬耕"(干农活),传递出深刻的生活态度:真正的幸福不在于荣华富贵,而在于内心对平凡生活的接纳与珍惜。就像现代人常说"平淡是真",诗句中的"非所叹"(不觉得遗憾)三个字,恰恰戳中了人们心底的渴望——在忙碌焦虑的世界里,能踏实劳作、心安理得地过日子,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福气。
这种返璞归真的智慧,既是对田园生活的赞美,也是对浮躁人心的温柔提醒:当我们学会从寻常日子里发现价值,辛苦也会变成甘甜。
陶渊明
陶渊明(352或365年—427年),字元亮,又名潜,私谥“靖节”,世称靖节先生,浔阳柴桑(今江西省九江市)人。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、辞赋家。曾任江州祭酒、建威参军、镇军参军、彭泽县令等职,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,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,从此归隐田园。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,被称为“古今隐逸诗人之宗”,有《陶渊明集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