殷先作晋安南府长史掾,因居浔阳,后作太尉参军,移家东下。

出自 魏晋 陶渊明 《与殷晋安别》

殷先作晋安南府长史掾,因居浔阳,后作太尉参军,移家东下。作此以赠。

游好非少长,一遇尽殷勤。
信宿酬清话,益复知为亲。
去岁家南里,薄作少时邻。
负杖肆游从,淹留忘宵晨。
语默自殊势,亦知当乖分。
未谓事已及,兴言在兹春。
飘飘西来风,悠悠东去云。
山川千里外,言笑难为因。
良才不隐世,江湖多贱贫。
脱有经过便,念来存故人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话讲的是古代一位官员的职场变迁和搬家故事,用大白话来理解就是:

1. 职场晋升路线
这个人最开始在晋安南将军府当秘书长(长史掾),后来跳槽升职,成了太尉(国防部长级别)的军事参谋(参军)。短短两句话就勾勒出他从地方文职到中央武官的职业跃迁,像极了现代人从分公司小主管奋斗成总部高管的经历。

2. 人生轨迹变化
他最初因为工作定居浔阳(今九江),升官后就把家搬往东边的建康(南京一带)。"移家东下"四个字生动展现了古代官员"工作调动全家搬迁"的现实,和现在公务员跨省任职带家属搬家一个道理。

3. 隐藏的历史细节
通过搬家方向暗示了职场地位变化——从浔阳到建康是往政治中心靠拢,侧面反映他进入了核心权力圈。就像今天从地级市调到北京工作,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提拔了。

这种记录看似简单,实则包含了古代官员的升迁密码:工作地点变化=职场地位变化。作者用最朴实的语言,给后人留下了一幅活生生的魏晋职场浮世绘。

陶渊明

陶渊明(352或365年—427年),字元亮,又名潜,私谥“靖节”,世称靖节先生,浔阳柴桑(今江西省九江市)人。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、辞赋家。曾任江州祭酒、建威参军、镇军参军、彭泽县令等职,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,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,从此归隐田园。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,被称为“古今隐逸诗人之宗”,有《陶渊明集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