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声须记得来时。

出自 宋代 周邦彦 《定风波·莫倚能歌敛黛眉》

莫倚能歌敛黛眉。此歌能有几人知。他日相逢花月底。重理。好声须记得来时。
苦恨城头更漏永,无情岂解惜分飞。休诉金尊推玉臂。从醉。明朝有酒遣谁持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:好听的歌声也要记得它是从哪里来的。但它的深意远不止于此,更像一句人生提醒:人在顺境时,别忘了自己的根本

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理解它的魅力:

1. 关于感恩
就像歌手成名后不该忘记启蒙老师一样,任何人取得成就时都该回头看看是谁帮助过自己。可能是家人的支持、朋友的鼓励,甚至是曾经失败的经验。这句话用"歌声"作比喻,让道理变得生动。

2. 关于初心
很多人在追逐目标的过程中,常常迷失最初的本心。比如创业者赚到钱后忘了当初想解决的社会问题,艺术家受欢迎后开始迎合市场。"须记得来时"就是提醒我们像保存珍贵录音一样,保存最初的真诚。

3. 关于成长
每个人的"好声音"(才华/成就)都是通过不断练习获得的。这句话暗含"台上一分钟,台下十年功"的意思,提醒我们不要被眼前的掌声迷惑,要记住那些默默努力的时光。

这种表达的精妙在于:用具体的事物(歌声)比喻抽象的道理(人生),既形象又有余韵。就像我们现在说"别忘记你从哪里出发",古人用"好声须记得来时"七个字就说得既优雅又有力。

周邦彦

周邦彦(1056年-1121年),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,字美成,号清真居士,汉族,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历官太学正、庐州教授、知溧水县等。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,提举大晟府。精通音律,曾创作不少新词调。作品多写闺情、羁旅,也有咏物之作。格律谨严。语言典丽精雅。长调尤善铺叙。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。旧时词论称他为“词家之冠”。有《清真集》传世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