谷风转凄薄,春醪解饥劬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了一个生动的生活场景:寒冷的山谷里,春风也变得冷冽刺骨,而一杯温热的春酒却能驱散饥饿与疲惫。
前半句“谷风转凄薄”——
用“谷风”点明环境(深山幽谷),而“凄薄”二字巧妙传达了春寒料峭的感觉。就像初春时节,你以为该暖和了,可山里的风反而更冷,这种反差让人瞬间体会到环境中的孤寂与艰难。
后半句“春醪解饥劬”——
“春醪”是刚酿好的酒,带着春天的气息;“解饥劬”直白地说就是“缓解又饿又累的状态”。诗人没有空谈哲理,而是用最朴实的需求(喝酒暖身充饥)传递温暖和慰藉,让读者共情到:再苦的时刻,一点简单的满足就能让人重新振作。
精髓在于对比与治愈:
前一句写环境的冷酷,后一句写人如何用微小的快乐对抗困境。这种“以暖化寒”的转折,让诗句有了生命力——它不仅是写景,更暗含了普通人面对逆境的智慧:无需宏大,一杯酒、一餐饭,就能找到继续前行的力量。
陶渊明
陶渊明(352或365年—427年),字元亮,又名潜,私谥“靖节”,世称靖节先生,浔阳柴桑(今江西省九江市)人。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、辞赋家。曾任江州祭酒、建威参军、镇军参军、彭泽县令等职,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,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,从此归隐田园。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,被称为“古今隐逸诗人之宗”,有《陶渊明集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