独行备艰险,所见穷善恶。

出自 唐代 高适 《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少府微》

自从别京华,我心乃萧索。
十年守章句,万事空寥落!
北上登蓟门,茫茫见沙漠,
倚剑对风尘,慨然思卫霍。
拂衣去燕赵,驱马怅不乐。
天长沧州路,日暮邯郸郭,
酒肆或淹留,渔潭屡栖泊。
独行备艰险,所见穷善恶。
永愿拯刍荛,孰云干鼎镬!
皇情念淳古,时俗何浮薄。
理道资任贤,安人在求瘼。
故交负灵奇,逸气抱謇谔,
隐轸经济具,纵横建安作,
才望忽先鸣,风期无宿诺。
飘摇劳州县,迢递限言谑。
东驰眇贝丘,西顾弥虢略。
淇水徒自流,浮云不堪讬。
吾谋适可用,天路岂寥廓!
不然买山田,一身与耕凿,
且欲同鹪鹩,焉能志鸿鹤!

现代解析

这句话描绘了一个人独自面对困境时的深刻体验。

“独行备艰险”是说一个人独自闯荡,路上充满未知的困难和危险。这里的“独行”不仅指物理上的孤独,更暗示人生中那些必须自己扛起的责任和挑战;“备艰险”则强调现实世界的残酷——没有人能替你避开风雨,唯有提前做好准备。

“所见穷善恶”是经历磨难后的领悟。当一个人被逼到绝境时,会看透人性的全部面貌:有人雪中送炭,有人落井下石;有黑暗中的微光,也有利益前的背叛。这种“穷尽式”的观察,是独行者用伤痕换来的清醒认知。

整句话的魅力在于:它用10个字浓缩了人生真相——孤独是成长的必经之路,而善恶是非往往在绝境中才彻底显现。就像现代人独自在大城市打拼,遭遇挫折时最能看清谁是真朋友;也像创业者孤注一掷时,才能识别哪些合作值得托付。这种跨越千年的共鸣,正是经典的力量。

高适

高适(704—765年),字达夫,一字仲武,渤海蓨(今河北景县)人,后迁居宋州宋城(今河南商丘睢阳)。安东都护高侃之孙,唐代大臣、诗人。曾任刑部侍郎、散骑常侍,封渤海县侯,世称高常侍。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,卒赠礼部尚书,谥号忠。作为著名边塞诗人,高适与岑参并称“高岑”,与岑参、王昌龄、王之涣合称“边塞四诗人”。其诗笔力雄健,气势奔放,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、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。有文集二十卷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