寒地生材遗校易,贫家养女嫁常迟。

出自 唐代 白居易 《晚桃花》

一树红桃亚拂池,竹遮松荫晚开时。
非因斜日无由见,不是闲人岂得知。
寒地生材遗校易,贫家养女嫁常迟。
春深欲落谁怜惜,白侍郎来折一枝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作比喻,讲透了环境对成长的影响和现实中的无奈。

前一句"寒地生材遗校易"好比说:长在贫瘠土地上的树木,因为材质不够好,反而容易被木匠放过(不用来制作贵重器具)。就像现实中,穷人家的孩子缺少资源,反而少被功利的人盯上,能活得简单些。

后一句"贫家养女嫁常迟"则像在说:家境不好的姑娘,就像晚熟的果子。不是因为不好,而是缺少机会,或者别人挑挑拣拣,导致婚事总被耽搁。道出了寒门女子在婚嫁市场上的现实困境。

两句都用"反着说"的智慧:看似不好的环境反而带来某种保护,而表面上的"自由"背后藏着无奈。就像现在人说"穷得没人借钱给你,反而少背债",古人用树木和嫁女这样接地气的比喻,把阶层固化的道理说得既扎心又通透。

白居易
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阳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