辽东将军长安宅,美人芦管会佳客。

出自 唐代 岑参 《裴将军宅芦管歌》

辽东九月芦叶断,辽东小儿采芦管。
可怜新管清且悲,一曲风飘海头满。
海树萧索天雨霜,管声寥亮月苍苍。
白狼河北堪愁恨,玄兔城南皆断肠。
辽东将军长安宅,美人芦管会佳客。
弄调啾飕胜洞箫,发声窈窕欺横笛。
夜半高堂客未回,祗将芦管送君杯。
巧能陌上惊杨柳,复向园中误落梅。
诸客爱之听未足,高卷珠帘列红烛。
将军醉舞不肯休,更使美人吹一曲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古代贵族生活的精致画面,用简单明了的场景传递出权贵阶层的风雅趣味。

“辽东将军长安宅”像镜头一样先扫过一座豪华宅院——来自边疆的将军在京城安了家,既点明主人显赫的军功身份(辽东是重要边防),又暗含“功成名就后享受生活”的意味。将军不住军营而住华宅,这种反差本身就充满故事性。

“美人芦管会佳客”则聚焦到宴客细节:用芦苇制成的简单乐器(芦管可能是笛或箫),在美人手中为贵宾演奏。这里藏着三重巧思:一是用天然材料制作的乐器反而衬托出宴会的雅致,比直接写“奏金箫玉笛”更显品味;二是“会佳客”的“会”字,既指表演助兴,也暗示主客间惺惺相惜的交流;三是“美人”与“将军”的搭配,刚柔并济的画面顿时鲜活起来。

全句仅14个字,却像微型舞台剧般呈现了三个层次:权势(将军宅)—风雅(芦管乐)—人情(主客欢)。最妙的是用“辽东”与“长安”的空间对照,暗示主人公从沙场到繁华的人生轨迹,让读者自然联想到:这位将军或许正一边听着故乡风格的乐曲,一边与宾客分享边关故事呢。

岑参

岑参(约715-770年),唐代边塞诗人,南阳人,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,后徙居江陵。岑参早岁孤贫,从兄就读,遍览史籍。唐玄宗天宝三载(744年)进士,初为率府兵曹参军。后两次从军边塞,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;天宝末年,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,为其幕府判官。代宗时,曾官嘉州刺史(今四川乐山),世称“岑嘉州”。大历五年(770年)卒于成都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