袖里珍奇光五色,他年要补天西北。
出自 宋代 辛弃疾 《满江红·建康史帅致道席上赋》
鹏翼垂空,笑人世,苍然无物。又还向、九重深处,玉阶山立。袖里珍奇光五色,他年要补天西北。且归来,谈笑护长江,波澄碧。佳丽地,文章伯。《金缕》唱,红牙拍。看尊前飞下,日边消息。料想宝香黄阁梦,依然画舫青溪笛。待如今、端的约钟山,长相识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充满神话色彩的壮志豪情,可以这样理解:
1. 袖中藏宝的意象
“袖里珍奇光五色”像在说一个人袖子里藏着发光的五彩宝石,实际是比喻胸怀大才却低调不张扬。就像现代人把手机藏在口袋却暗藏强大功能,古人用“袖里藏珍”表达深藏不露的智慧或本领。
2. 补天的宏大抱负
“补天西北”借用女娲补天的神话,但目标更具体——修补西北方向的天空。古人认为西北是天缺之处(如《淮南子》记载共工撞塌不周山导致天倾西北),这里暗指家国疆土的残缺,比如南宋时期北方领土沦丧,诗人借补天表达收复河山的决心。
3. 时间跨度的力量感
“他年”二字拉长时间线,把眼前袖中的微光与未来的壮举串联起来,像现在年轻人说“等我将来成功了要改变行业格局”,既有对当下的自信,也有对未来的笃定。
这种写法妙在:
- 以小见大:从袖中小物跳到补天壮举,形成强烈反差
- 神话新用:把古老传说转化为现实理想,让壮志更显磅礴
- 留白艺术:不直接说救国,而用“补天”隐喻,既含蓄又充满想象力
就像今天用“修地球”比喻环保事业,古人用神话抒发现实情怀,让理想既浪漫又有冲击力。
辛弃疾
辛弃疾(1140-1207),南宋词人。原字坦夫,改字幼安,别号稼轩,汉族,历城(今山东济南)人。出生时,中原已为金兵所占。21岁参加抗金义军,不久归南宋。历任湖北、江西、湖南、福建、浙东安抚使等职。一生力主抗金。曾上《美芹十论》与《九议》,条陈战守之策。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,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,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;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。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,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。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,后被弹劾落职,退隐江西带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