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愿执此鸟,惜哉无轻舟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表达了一种深切的遗憾和无奈。
“我愿执此鸟”可以理解为“我很想抓住这只鸟”,象征着对美好事物(比如理想、机会、爱情等)的渴望。但紧接着“惜哉无轻舟”却道出了现实的阻碍——可惜没有一艘轻便的小船(用来渡河追鸟),暗指缺少实现愿望的必要条件。
诗人用简单的画面传递了复杂的情感:
1. 向往与现实的矛盾:心里有强烈的愿望,却受限于客观条件,无法达成。
2. 渺小个体的无力感:就像一个人站在河边,眼看鸟儿飞走却无法追赶,突出了人在命运或环境前的渺小。
魅力在于共鸣:这种“想要却得不到”的体验,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。诗人用“鸟”和“轻舟”两个具体意象,让抽象的情感变得鲜活,让读者瞬间联想到自己生活中的遗憾。
曹植
曹植(192-232),字子建,沛国谯(今安徽省亳州市)人。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,建安文学代表人物。魏武帝曹操之子,魏文帝曹丕之弟,生前曾为陈王,去世后谥号“思”,因此又称陈思王。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、曹丕合称为“三曹”,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“天下才有一石,曹子建独占八斗”的评价。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“仙才”者,曹植、李白、苏轼三人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