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月高楼燕市酒,梅花人日草堂诗。
出自 金朝 元好问 《人日有怀愚斋张兄纬文》
书来聊得慰怀思,清镜平明见白髭。
明月高楼燕市酒,梅花人日草堂诗。
风光流转何多态,儿女青红又一时。
涧底孤松二千尺,殷勤留看岁寒枝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了两个不同的场景,通过对比传递出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和情感寄托。
前半句"明月高楼燕市酒"勾勒出一幅热闹的都市夜景:皎洁月光下,繁华街市的高楼里,人们正在饮酒作乐。"燕市"指北方都市,这里用饮酒的场景展现豪放洒脱的都市生活。
后半句"梅花人日草堂诗"则突然转入宁静的田园画面:早春时节(人日指正月初七),草堂边的梅花盛开,文人正在吟诗作对。这个场景体现的是清雅脱俗的隐逸之乐。
两句通过"明月-梅花"、"高楼-草堂"、"酒-诗"三组意象的巧妙对比,展现了古代文人既向往红尘热闹,又追求山林闲适的矛盾心理。这种"入世可豪饮,出世能赋诗"的双重生活理想,正是中国传统文人最向往的精神境界。诗句用最简练的笔墨,把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统一在同一个画面里,形成令人回味的美感。
元好问
元好(hào)问(1190年8月10日—1257年10月12日),字裕之,号遗山,世称遗山先生。太原秀容(今山西忻州)人。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、历史学家。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、文坛盟主,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,被尊为“北方文雄”、“一代文宗”。他擅作诗、文、词、曲。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,其“丧乱诗”尤为有名;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,可与两宋名家媲美;其散曲虽传世不多,但当时影响很大,有倡导之功。有《元遗山先生全集》、《中州集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