事皆前定,谁弱又谁强。

出自 宋代 苏轼 《满庭芳·蜗角虚名》

译文名利得失之事自有因缘,得者未必强,失者未必弱。

注释前定:宿命论说法,谓凡事均为命中注定。

赏析词人由世俗对名利的追求,联想到党争中由此而带来的倾轧以及被伤害后的自身处境,叹道名利得失之事,自有因缘,不可与争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话的意思是:世间发生的事情其实早有定数,所谓的强弱胜负并非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。

我们可以这样理解:
1. "事皆前定"不是说人生被剧本安排好,而是指任何结果都有其必然原因。就像春天播种秋天收获,今天的局面是昨天种种选择累积而成的。

2. "谁弱谁强"提醒我们不要被表象迷惑。比如乌龟和兔子赛跑,看似强壮的兔子反而输了;职场中低调的新人可能藏着真本事。强弱关系常常会在时间考验下发生反转。

这句话的精妙在于:
- 用10个字说透了"因果规律"和"辩证眼光"两个深刻道理
- 像镜子一样照出我们常犯的两种错误:忽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,以及用固定标签判断他人
- 既让人学会敬畏规律(前定),又教人保持开放心态(强弱无常)

就像看一场足球赛,强队可能因轻敌输球,弱旅可能因准备充分逆袭。这句话教会我们:既要看懂场上的战术因果(前定),也要明白强弱之势随时可能转换。

苏轼

苏轼(1037-1101),北宋文学家、书画家、美食家。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。汉族,四川人,葬于颍昌(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)。一生仕途坎坷,学识渊博,天资极高,诗文书画皆精。其文汪洋恣肆,明白畅达,与欧阳修并称欧苏,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;诗清新豪健,善用夸张、比喻,艺术表现独具风格,与黄庭坚并称苏黄;词开豪放一派,对后世有巨大影响,与辛弃疾并称苏辛;书法擅长行书、楷书,能自创新意,用笔丰腴跌宕,有天真烂漫之趣,与黄庭坚、米芾、蔡襄并称宋四家;画学文同,论画主张神似,提倡“士人画”。著有《苏东坡全集》和《东坡乐府》等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