万里伤心严谴日,百年垂死中兴时。

出自 唐代 杜甫 《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为面别情见于诗》

译文朝廷把郑公贬去台州实在过于严厉,垂死之人却要去到偏远之地度过余生,实在让人伤心。

注释万里:指台州。严谴:严厉的处罚。百年:指人的一生。垂死:一则虔年已老,眼看要死,再则遭贬,更足以速其死。当时两京收复,故曰中兴时。

赏析此句情感真挚悲凉,一字一泪,抒发了诗人对郑虔的同情,表现了对“严谴”的愤慨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国家命运转折时的悲怆心境,用大白话来理解就是:

"当国家终于迎来转机(中兴)的时候,我却已经是个行将就木的老人了(百年垂死),更可悲的是,此刻还要遭受严厉的责罚(严谴)。"

两层对比让痛苦翻倍:
1. 时间对比:个人生命将尽(百年垂死)vs 国家刚有起色(中兴时)——就像自己重病时突然中彩票,却已无福消受。
2. 境遇对比:本应欢庆的时刻(中兴)vs 自己正在受罚(严谴)——好比全家人乔迁新居的大喜日子,唯独你被关禁闭。

诗人用这种极端反差,把一个人生错位、壮志难酬的悲剧感写得撕心裂肺。就像当代人常感叹"时代的一粒灰,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",这句诗正是展现了个人被时代巨轮碾压时的无力与苍凉。

杜甫
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南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,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开来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,影响深远。759-766年间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