只今四十已如此,后日更老谁论哉。

出自 唐代 韩愈 《李花赠张十一署》

江陵城西二月尾,花不见桃惟见李。
风揉雨练雪羞比,波涛翻空杳无涘。
君知此处花何似?
白花倒烛天夜明,群鸡惊鸣官吏起。
金乌海底初飞来,朱辉散射青霞开。
迷魂乱眼看不得,照耀万树繁如堆。
念昔少年著游燕,对花岂省曾辞杯。
自从流落忧感集,欲去未到先思回。
只今四十已如此,后日更老谁论哉。
力携一尊独就醉,不忍虚掷委黄埃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话像是一个中年人的自嘲和感慨,直白点说就是:"现在才四十岁就已经活成这样了,以后更老了还不知道会多惨呢!"

它戳中了三个现代人都懂的生活真相:
1. 年龄焦虑:四十岁在古代算"初老",现代人看到这句话照样会心头一紧——房贷没还完、体检报告不敢看,可不就是"已如此"?
2. 自嘲智慧:用开玩笑的语气说丧气话,反而化解了沉重感。就像现在人说"躺平""摆烂",其实是种情绪宣泄。
3. 时间恐惧:后半句像在问"将来会变得更糟吗?"这种对未来的不确定感,和现代人担心退休金、养老问题的心理一模一样。

最妙的是它用大实话道破人生规律:年轻时觉得四十岁很遥远,真到了这个年纪才发现,衰老根本不会提前打招呼。这种既认命又不甘心的矛盾心理,让这句话穿越几百年还能让人会心一笑。

韩愈

韩愈(768~824)字退之,唐代文学家、哲学家、思想家,河阳(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)人,汉族。祖籍河北昌黎,世称韩昌黎。晚年任吏部侍郎,又称韩吏部。谥号“文”,又称韩文公。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,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,破骈为散,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。宋代苏轼称他“文起八代之衰”,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,与柳宗元并称“韩柳”,有“文章巨公”和“百代文宗”之名,作品都收在《昌黎先生集》里。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“道统”观念的确立者,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