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刑之政并勤,爵禄之报两崇。
从事有示愈以《荆谭酬唱诗》者,愈既受以卒业,因仰而言曰:“夫和平之音淡薄,而愁思之声要妙;欢愉之辞难工,而穷苦之言易好也。是故文章之作,恒发于羁旅草野;至若王公贵人,气满志得,非性能好之,则不暇以为。
今仆射裴公,开镇蛮荆,统郡惟九;常侍杨公,领湖之南,壤地二千里。德刑之政并勤,爵禄之报两崇。乃能存志乎《诗》、《书》,寓辞乎咏歌,往复循环,有唱斯和,搜奇抉怪,雕镂文字,与韦布里闾憔悴专一之士较其毫厘分寸,铿锵发金石,幽眇感鬼神,信所谓材全而能钜者也。两府之从事与部属之吏属而和之,苟在编者,咸可观也。宜乎施之乐章,纪诸册书。”从事曰:“子之言是也。”告于公,书以为《荆谭酬唱诗序》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话讲的是治国理政的两大核心手段:奖赏和惩罚要同时严格执行,官职和俸禄的激励要双管齐下。
我们可以这样理解:
1. "德刑并勤"就像开车时的油门和刹车——表扬好人好事(德政)是加油门,惩罚坏人坏事(刑政)是踩刹车,两者配合车子才能平稳前行。如果只奖不罚,会纵容恶行;只罚不奖,会打击积极性。
2. "爵禄两崇"相当于现代社会的职位晋升和奖金制度——既给头衔荣誉(爵),又给实际利益(禄)。就像公司里既会给优秀员工升职,也会加薪发奖金,这样人才才会真心实意为组织效力。
这种管理智慧至今适用:无论是管理国家、企业还是团队,都需要建立明确的奖惩制度。该表扬时大方奖励,该惩戒时绝不手软,同时要让付出的人既获得名誉地位,也得到实际回报,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。
韩愈
韩愈(768~824)字退之,唐代文学家、哲学家、思想家,河阳(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)人,汉族。祖籍河北昌黎,世称韩昌黎。晚年任吏部侍郎,又称韩吏部。谥号“文”,又称韩文公。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,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,破骈为散,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。宋代苏轼称他“文起八代之衰”,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,与柳宗元并称“韩柳”,有“文章巨公”和“百代文宗”之名,作品都收在《昌黎先生集》里。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“道统”观念的确立者,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