塞外初捐宴赐金,当时南牧已骎骎。

出自 金朝 元好问 《癸巳四月二十九日出京》

塞外初捐宴赐金,当时南牧已骎骎。
只知灞上真儿戏,谁谓神州竟陆沉。
华表鹤来应有语,铜盘人去亦何心。
兴亡谁识天公意?留着青城阅古今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的是古代边疆战事初起时的紧张氛围,用生活化的场景隐喻国家危机。

"塞外初捐宴赐金"可以理解为:朝廷刚给戍边将士发完赏钱(类似现代庆功宴加奖金),表面看是犒劳军队的喜庆场景。但"初"字暗示这只是个开始,埋下伏笔。

"当时南牧已骎骎"用放牧比喻入侵:北方游牧民族像南下放牧的羊群般悄然逼近,"骎骎"这个拟声词生动表现出铁骑渐近的压迫感。就像我们听到远处闷雷声,就知道暴雨将至。

两句对比形成戏剧性反差:前句是朝廷的慷慨犒赏,后句是敌人暗中的铁蹄声声。这种"庆功宴未冷,敌骑已扣边"的对比,比直接写战报更让人心惊,生动展现了边疆危机的突发性和朝廷反应的滞后性。就像现代生活中,我们正庆祝某个项目成功时,竞争对手可能已经暗中布局了下一个商战。

元好问

元好(hào)问(1190年8月10日—1257年10月12日),字裕之,号遗山,世称遗山先生。太原秀容(今山西忻州)人。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、历史学家。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、文坛盟主,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,被尊为“北方文雄”、“一代文宗”。他擅作诗、文、词、曲。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,其“丧乱诗”尤为有名;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,可与两宋名家媲美;其散曲虽传世不多,但当时影响很大,有倡导之功。有《元遗山先生全集》、《中州集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