街东街西讲佛经,撞钟吹螺闹宫廷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古代市井与宫廷被佛教文化渗透的生动画面,用大白话来解析就是:
1. "街东街西讲佛经"
就像现在街头巷尾有人发传单、直播带货一样,唐朝那会儿满大街都是讲佛经的人。说明佛教在当时特别火爆,老百姓茶余饭后都在讨论佛法,连菜市场大妈都能唠两句"阿弥陀佛"。
2. "撞钟吹螺闹宫廷"
皇宫里本该是奏雅乐、谈国事的地方,现在却整天响着和尚敲的木鱼钟、吹的海螺号。一个"闹"字特别传神——就像广场舞音响开最大声闯进人民大会堂,暗戳戳讽刺皇家也沉迷宗教活动,连正经工作都受影响。
3. 反差萌的讽刺艺术
把"菜市场"和"皇宫"这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地方用佛教串联起来,就像现在网友用"抖音神曲出现在新闻联播"作比喻,让人瞬间get到当时佛教泛滥到魔幻的社会现象。
韩愈
韩愈(768~824)字退之,唐代文学家、哲学家、思想家,河阳(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)人,汉族。祖籍河北昌黎,世称韩昌黎。晚年任吏部侍郎,又称韩吏部。谥号“文”,又称韩文公。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,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,破骈为散,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。宋代苏轼称他“文起八代之衰”,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,与柳宗元并称“韩柳”,有“文章巨公”和“百代文宗”之名,作品都收在《昌黎先生集》里。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“道统”观念的确立者,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