依依宜织江雨空,雨中六月兰台风。

出自 唐代 李贺 《罗浮山父与葛篇》

译文葛布轻柔,织得像江上小雨般细密透明,穿上葛衣,像六月的雨中吹来凉风。

赏析“江雨”谓织葛的经线,光丽纤长,空明疏朗,比喻得出奇入妙,“依依”形容雨线排列得整齐贴近,所以“宜织”,写出葛布的精细光洁,充满着绮丽而离奇的想象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江南六月雨中织布的唯美画面,用生活化的场景传递出清新灵动的意境。

"依依宜织江雨空"像用细线编织的雨帘——"依依"让人联想到轻柔飘荡的雨丝,"宜织"把雨比作可编织的丝线,整个江面仿佛被细雨织成半透明的纱帐。后句"雨中六月兰台风"突然把镜头拉到近处:六月的兰台(可能是亭台楼阁)在雨中伫立,湿润的凉风穿堂而过。两个画面一动一静,雨丝的绵密与夏风的清爽形成奇妙对比。

最妙的是通感手法的运用:雨有了布匹的质感(织),风带着兰花的芬芳(通过"兰台"引发联想),明明是潮湿的雨季,却让人感受到织物般的细腻触感和花木的清香。这种将视觉、触觉、嗅觉打通的描写,让寻常的江南梅雨变得充满诗意,展现出古人观察自然时独特的审美情趣。

李贺

李贺(约公元791年-约817年),字长吉,汉族,唐代河南福昌(今河南洛阳宜阳县)人,家居福昌昌谷,后世称李昌谷,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。有“诗鬼”之称,是与“诗圣”杜甫、“诗仙”李白、“诗佛”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。著有《昌谷集》。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,与李白、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。有“‘太白仙才,长吉鬼才’之说。李贺是继屈原、李白之后,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。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,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,元和八年(813年)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,27岁英年早逝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