蛇毒浓凝洞堂湿,江鱼不食衔沙立。

出自 唐代 李贺 《罗浮山父与葛篇》

译文天气闷热,毒蛇粗喘把山洞弄湿;江中的鱼儿也停止觅食,含沙直立。

赏析诗人别出心裁,选取了洞蛇和江鱼为描写对象,突出天气的炎热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幅阴森诡异的自然画面,用毒蛇和江鱼的异常行为暗喻环境的险恶。我们可以分两部分来理解:

1. "蛇毒浓凝洞堂湿"——蛇的毒液浓稠到仿佛在洞穴里凝结,连石壁都渗出湿冷黏腻的感觉。这里用夸张手法表现蛇毒的致命性,潮湿的洞穴更强化了窒息般的压抑氛围,就像走进一个充满危险的不祥之地。

2. "江鱼不食衔沙立"——江里的鱼反常地停止觅食,像被施了咒般叼着沙粒直立水中。这个超现实的画面通过鱼类的异常行为,暗示水域被某种看不见的力量污染或诅咒,连最熟悉水性的生物都变得诡异不安。

两句共同构建出一个违背自然规律的恐怖空间:蛇毒浓到具象化、鱼类丧失生存本能,这种"自然界的失常"比直接描写血腥场面更令人毛骨悚然。诗人可能借此隐喻当时社会的黑暗压抑——当连最底层的生物都表现出反常时,往往暗示着更大的灾难即将来临。这种通过小细节折射大环境的手法,正是古典诗歌"以景喻情"的智慧。

李贺

李贺(约公元791年-约817年),字长吉,汉族,唐代河南福昌(今河南洛阳宜阳县)人,家居福昌昌谷,后世称李昌谷,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。有“诗鬼”之称,是与“诗圣”杜甫、“诗仙”李白、“诗佛”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。著有《昌谷集》。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,与李白、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。有“‘太白仙才,长吉鬼才’之说。李贺是继屈原、李白之后,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。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,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,元和八年(813年)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,27岁英年早逝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