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见夕阳三径里,乱蝉嘶罢柳阴阴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夏日傍晚的闲适场景,诗人想去看夕阳,却走进了一条树木茂密的小路。这时候蝉鸣声突然停了,只留下柳树投下的清凉阴影。
诗人用短短14个字就勾勒出三个生动的画面:
1. "想见夕阳"——带着期待出门散步
2. "乱蝉嘶"——突然听到嘈杂的蝉鸣
3. "柳阴阴"——蝉声停止后的宁静
特别巧妙的是用声音变化来衬托环境:先写蝉鸣的喧闹,再写突然安静下来的柳荫,就像我们生活中突然从嘈杂环境进入安静角落的体验。这种动静对比让人仿佛身临其境,能感受到夏日傍晚那种忽闹忽静的自然氛围。
"乱"字用得尤其精妙,既形容蝉鸣的嘈杂,又暗示了诗人被蝉声打扰的微妙心情。而最后"阴阴"的叠词,让柳树的阴影显得更加浓密清凉,给读者带来视觉和触觉的双重感受。
黄庭坚
黄庭坚(1045.8.9-1105.5.24),字鲁直,号山谷道人,晚号涪翁,洪州分宁(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)人,北宋著名文学家、书法家,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,与杜甫、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“一祖三宗”(黄庭坚为其中一宗)之称。与张耒、晁补之、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,合称为“苏门四学士”。生前与苏轼齐名,世称“苏黄”。著有《山谷词》,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,为“宋四家”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