墨以传万古文章之印,歌以写一家兄弟之情。

出自 宋代 黄庭坚 《送王郎》

酌君以蒲城桑落之酒,泛君以湘累秋菊之英。
赠君以黟川点漆之墨,送君以阳关堕泪之声。
酒浇胸次之磊块,菊制短世之颓龄。
墨以传万古文章之印,歌以写一家兄弟之情。
江山千里俱头白,骨肉十年终眼青。
连床夜语鸡戒晓,书囊无底谈未了。
有功翰墨乃如此,何恨远别音书少。
炒沙作縻终不饱,镂冰文章费工巧。
要须心地收汗马,孔孟行世日杲杲。
有弟有弟力持家,妇能养姑供珍鲑。
儿大诗书女丝麻,公但读书煮春茶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古文用两个生动的比喻,道出了文字与情感的不同功能:

1. "墨以传万古文章之印"——文字是文明的印章
就像盖章能留下永久印记,笔墨写下的文章能把人类的思想、智慧代代相传。无论是《史记》这样的历史巨著,还是李白杜甫的诗歌,都像穿越时空的印章,让千年后的我们仍能触摸古人的精神世界。

2. "歌以写一家兄弟之情"——歌声是情感的快递
比起严谨的文章,歌声更能传递亲人之间温暖私密的情感。就像现代人用微信语音聊天比文字更亲切,古人团聚时即兴吟唱的歌谣,自然流淌着家人间说不尽的牵挂与欢乐。

这两句的巧妙在于:
- 用"印章"比喻文字的永恒性,用"歌声"比喻情感的即时性
- 形成工整对比:万古vs一家(时间与空间的对照),文章印vs兄弟情(理性与感性的平衡)
- 揭示出人类表达的两种基本需求:既要传承文明,也要维系亲情

就像今天我们既会写书著说,也会发朋友圈视频一样,古人早就懂得用不同方式满足记录与表达的需求。

黄庭坚

黄庭坚(1045.8.9-1105.5.24),字鲁直,号山谷道人,晚号涪翁,洪州分宁(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)人,北宋著名文学家、书法家,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,与杜甫、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“一祖三宗”(黄庭坚为其中一宗)之称。与张耒、晁补之、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,合称为“苏门四学士”。生前与苏轼齐名,世称“苏黄”。著有《山谷词》,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,为“宋四家”之一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