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语沉吟坐。

出自 宋代 柳永 《鹤冲天·闲窗漏永》

闲窗漏永,月冷霜华堕。悄悄下帘幕,残灯火。再三追往事,离魂乱、愁肠锁。无语沉吟坐。好天好景,未省展眉则个。
从前早是多成破。何况经岁月,相抛嚲。假使重相见,还得似、旧时么。悔恨无计那。迢迢良夜。自家只恁摧挫。

现代解析

“无语沉吟坐”这句话描绘了一个人静静坐着、沉默不语、陷入深思的画面。

1. 动作的留白感
“坐”是静态的,但“沉吟”(低声思考)让静止有了内在的波动。就像我们遇到难题时,不说话,手指无意识敲桌子的状态——外表安静,内心却翻腾。

2. 沉默的重量
“无语”不是没话说,而是话太多不知从何说起,或是说了也无用。比如朋友突然遭遇打击,你陪他坐着,此时沉默比安慰更有力量。

3. 情感的通用性
它不限定具体情绪,可能是忧愁、犹豫、怀念,甚至豁然开朗前的停顿。不同人读到这句,会代入自己的故事,这才是经典句子的魅力——像一面镜子,照见人心。

总结:五个字像一张速写画,捕捉了人类共有的心理瞬间。它的美在于“少即是多”——用最简单的动作,传递最复杂的内心戏。

柳永

柳永,(约987年—约1053年)北宋著名词人,婉约派代表人物。汉族,崇安(今福建武夷山)人,原名三变,字景庄,后改名永,字耆卿,排行第七,又称柳七。宋仁宗朝进士,官至屯田员外郎,故世称柳屯田。他自称“奉旨填词柳三变”,以毕生精力作词,并以“白衣卿相”自诩。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,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,创作慢词独多。铺叙刻画,情景交融,语言通俗,音律谐婉,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,人称“凡有井水饮处,皆能歌柳词”,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,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,代表作 《雨霖铃》《八声甘州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