驾龙辀兮乘雷,载云旗兮委蛇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气势磅礴的神话画面,用现代语言可以理解为:
“驾着龙车在雷声中飞驰,车后插着蜿蜒的云霞旗帜。”
1. 动态的画面感:
- “驾龙辀”像开着一辆由龙拉的神车,“乘雷”让人联想到车轮滚过天空时轰隆的雷声,仿佛整个天空都是它的跑道。
- “载云旗”不是普通的旗子,而是用流动的云霞做成的,随风舒展;“委蛇”(读wēi yí)形容旗帜像蛇一样曲折飘动,充满柔美的韵律感。
2. 神话色彩的浪漫:
- 龙、雷、云这些元素组合在一起,立刻让人想到神仙出巡的场面,既威风又奇幻。诗人没有直接说“很厉害”,而是用具体的形象让读者自己感受到这种震撼。
3. 短句的节奏美:
- 前后两句结构对称,“驾”对“载”,“乘雷”对“云旗”,读起来像车轮滚动的节奏,朗朗上口。
精髓:诗人用短短12个字,把速度、声音、色彩全部浓缩进画面里,让读者仿佛亲眼看到神仙驾龙车掠过天际的壮观景象。这种写法既简洁又充满想象力,是古典诗歌“用画面说话”的典型例子。
屈原
屈原(约公元前340—公元前278年),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、政治家。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(今湖北宜昌)。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,任三闾大夫、左徒,兼管内政外交大事。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。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自杀,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。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,成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,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。他创造的“楚辞”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,与《诗经》并称“风骚”二体,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积极影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