便唤作、无由再逢伊面。
出自 宋代 柳永 《秋夜月·当初聚散》
当初聚散。便唤作、无由再逢伊面。近日来、不期而会重欢宴。向尊前、闲暇里,敛著眉儿长叹。惹起旧愁无限。盈盈泪眼。漫向我耳边,作万般幽怨。奈你自家心下,有事难见。待信真个,恁别无萦绊。不免收心,共伊长远。
现代解析
这句“便唤作、无由再逢伊面”直白来说就是:“从此以后,再也没理由见到你了。”短短十个字,却像一把钝刀慢慢割进心里。
它的动人之处在于用最平常的语气说最绝望的事。“便唤作”像在自言自语,带着认命的平静;“无由再逢”四个字把“没有借口”“没有机缘”两层无奈叠在一起;而“伊面”这个亲昵的旧称,让诀别瞬间有了温度——仿佛还能看见对方眉眼,但分明知道再也见不到了。
这种表达像极了现代人分手后强装洒脱的样子。嘴上说着“算了算了”,其实每个字都在反刍回忆。古人把这种复杂情绪藏在看似随意的口语里,比直接写“永别”更让人揪心,因为真实的人生告别,往往就是这样看似平淡的瞬间。
柳永
柳永,(约987年—约1053年)北宋著名词人,婉约派代表人物。汉族,崇安(今福建武夷山)人,原名三变,字景庄,后改名永,字耆卿,排行第七,又称柳七。宋仁宗朝进士,官至屯田员外郎,故世称柳屯田。他自称“奉旨填词柳三变”,以毕生精力作词,并以“白衣卿相”自诩。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,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,创作慢词独多。铺叙刻画,情景交融,语言通俗,音律谐婉,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,人称“凡有井水饮处,皆能歌柳词”,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,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,代表作 《雨霖铃》《八声甘州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