潜虬且深蟠,黄鹄举未晚。
出自 唐代 岑参 《送王大昌龄赴江宁》
对酒寂不语,怅然悲送君。明时未得用,白首徒攻文。
泽国从一官,沧波几千里。
群公满天阙,独去过淮水。
旧家富春渚,尝忆卧江楼。
自闻君欲行,频望南徐州。
穷巷独闭门,寒灯静深屋。
北风吹微雪,抱被肯同宿。
君行到京口,正是桃花时。
舟中饶孤兴,湖上多新诗。
潜虬且深蟠,黄鹄举未晚。
惜君青云器,努力加餐饭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用两个动物比喻讲了一个很实在的道理:人生选择要看准时机,不用着急。
"潜虬且深蟠"说的是龙还潜在深水里盘着。这里用龙潜伏水底的形象,比喻人在条件不成熟时,可以安心积累力量,就像运动员赛前要刻苦训练一样。重点是"且"字——暂且不着急,强调等待的合理性。
"黄鹄举未晚"用天鹅不慌不忙展翅高飞作对比。天鹅象征有才华的人,"未晚"二字直接点明核心:真正有本事的人,就算起步晚些也不耽误成功,就像很多大器晚成的企业家。
两句放在一起看,前句教人沉住气,后句给人吃定心丸。最妙的是用龙和天鹅这两种高贵动物作比,既保持了格调,又暗示"是金子总会发光"——有真本事的人,早一点晚一点成功都不影响最终高度。这种从容不迫的智慧,对现在焦虑的年轻人特别有启发。
岑参
岑参(约715-770年),唐代边塞诗人,南阳人,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,后徙居江陵。岑参早岁孤贫,从兄就读,遍览史籍。唐玄宗天宝三载(744年)进士,初为率府兵曹参军。后两次从军边塞,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;天宝末年,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,为其幕府判官。代宗时,曾官嘉州刺史(今四川乐山),世称“岑嘉州”。大历五年(770年)卒于成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