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艳杏烧林,缃桃绣野,芳景如屏。
出自 宋代 柳永 《木兰花慢·拆桐花烂熳》
译文艳丽的红杏林犹如燃烧的火焰,浅红色的缃桃花装扮着郊野,美景似画屏。
赏析词人选取了“艳杏”和“缃桃”等富于艳丽色彩的景物,着“烧”和“绣”具有雕饰工巧的动词,描绘出鲜妍如画的春日景色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春日里生机勃勃的绚烂画卷,我们可以从三个层次来感受它的美:
1. 色彩碰撞的视觉盛宴
"正艳杏烧林"像用火焰般的红杏点燃了整个树林,这里的"烧"字用得极妙,既不是真的着火,又能让人瞬间联想到漫山遍野杏花怒放时那种灼热的红艳,仿佛要把整片林子都点燃了。
2. 拟人化的自然情趣
"缃桃绣野"把淡黄色的野桃比作绣娘,用"绣"这个动作让静止的桃花突然活了起来——好像不是自然生长,而是被一双巧手精心绣在田野这块大布料上,透着股灵动的精致感。
3. 全景式的春日体验
最后"芳景如屏"把镜头突然拉远,所有绚烂的细节突然收束成一块巨大的屏风画。这个比喻既保留了前文具体景物的鲜活,又让整个春景变得可以触摸——仿佛伸手就能把这幅立体春色图折叠带走。
全句最妙的是看似在写静物,却处处暗藏动态:杏花在燃烧,桃枝在刺绣,最后整个春天都变成了可移动的艺术品。这种把静止景物写出生命力的手法,就像给照片加了特效,让千年前的春色至今看来依然扑面而来。
柳永
柳永,(约987年—约1053年)北宋著名词人,婉约派代表人物。汉族,崇安(今福建武夷山)人,原名三变,字景庄,后改名永,字耆卿,排行第七,又称柳七。宋仁宗朝进士,官至屯田员外郎,故世称柳屯田。他自称“奉旨填词柳三变”,以毕生精力作词,并以“白衣卿相”自诩。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,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,创作慢词独多。铺叙刻画,情景交融,语言通俗,音律谐婉,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,人称“凡有井水饮处,皆能歌柳词”,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,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,代表作 《雨霖铃》《八声甘州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