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充满神秘感和凄美氛围的山水画面,我们可以从三个层次来理解:
1. 画面感:老桂树在山头散发着陈年幽香,月光下泛着寒光的水面传来龙吟般的风声。诗人用"山头老桂"和"寒水光"两个意象,一暖一冷形成鲜明对比。
2. 拟人手法:把老桂树比作散发香气的老人,将风声比作雌龙的哀怨吟唱。这种写法让自然景物有了人的情感,老桂的"古香"带着岁月沉淀,雌龙的"怨吟"透着苍凉。
3. 意境营造:通过"古香"和"怨吟"的听觉嗅觉交织,创造出既古老又哀愁的独特意境。老桂的香是温暖怀旧的,水光的寒是清冷刺骨的,两种感受碰撞出奇妙的艺术效果。
整体来看,诗人用短短14个字就构建出一个有声有色、有温度有情感的立体世界,让读者仿佛能闻到陈年桂香,听到风中呜咽,看到波光粼粼,充分展现了汉语凝练而传神的表达魅力。
李贺
李贺(约公元791年-约817年),字长吉,汉族,唐代河南福昌(今河南洛阳宜阳县)人,家居福昌昌谷,后世称李昌谷,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。有“诗鬼”之称,是与“诗圣”杜甫、“诗仙”李白、“诗佛”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。著有《昌谷集》。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,与李白、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。有“‘太白仙才,长吉鬼才’之说。李贺是继屈原、李白之后,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。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,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,元和八年(813年)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,27岁英年早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