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别层楼,我宿孤舟。

出自 元代 周文质 《折桂令·过多景楼》

滔滔春水东流。天阔云闲,树渺禽幽。山远横眉,波平消雪,月缺沉钩。桃蕊红妆渡口,梨花白点江头。何处离愁?人别层楼,我宿孤舟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“人别层楼,我宿孤舟”用最直白的对比,画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。

前半句“人别层楼”像一幅热闹的都市图——人们在高楼间往来告别,可能是宴席散场,或是职场奔波,暗含世俗的喧嚣与人情往来。而后半句“我宿孤舟”突然转向孤独:一叶小舟飘零水上,无人相伴,只有流水与夜色。

精髓在于反差
- 空间对比:坚固的高楼 vs 漂泊的孤舟,一个安稳,一个动荡;
- 人群与独处:他人活在社交网络中,而“我”主动选择或被迫接受孤独;
- 隐喻延伸:层楼象征世俗追求(名利、地位),孤舟则可能是远离纷争的自由,或是被边缘化的寂寥。

魅力在于留白
它不直接说“我多孤独”或“我多清高”,而是用画面让你自己感受。现代人也能共鸣——比如别人追逐996升职时,你选择辞职旅行;或当朋友圈都在晒幸福,你却独自面对低谷。短短八字,道尽了人生不同轨道的怅然与坚定。

周文质

周文质(?-1334),元代文学家。字仲彬,建德(今属浙江)人,后居杭州。与钟嗣成相交二十余年,两人情深意笃,形影不离,故《录鬼簿》对他有详细的记载:“体貌清癯,学问渊博,资性工巧,文笔新奇。家世儒业,俯就路吏。善丹青,能歌舞,明曲调,谐音律。性尚豪侠,好事敬客善绘画,谐音律。所作杂剧今知有四种。现仅《苏武还乡》(或称《苏武还朝》)存有残曲。散曲存有小令四十三首,套数五套,多男女相思之作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