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何,当此去,人生底事,来往如梭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话像是一个人在仰头望天,自言自语地感叹:“唉,人生到底是怎么回事啊?来来去去忙得像织布机上的梭子一样停不下来。”
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它的魅力:
1. 画面感极强
“来往如梭”这个比喻特别生动,把人生比作织布机上飞速穿行的梭子。想象一下老式织布机工作时那种规律的机械运动,就能感受到人生那种停不下来的忙碌状态。
2. 现代人也能共鸣的困惑
作者用“人生底事”(人生到底为了什么)这个直白的发问,道出了古今相通的人生困惑。就像现代人常说的“每天忙忙碌碌到底图个啥”,这种对生命意义的追问永远不会过时。
3. 藏在字里的情绪
开头“云何”(为什么啊)带着无奈的叹息,中间“当此去”(就这样一直向前)有种身不由己的感慨,最后用梭子的比喻把这种无力感形象化。整句话就像一声悠长的叹息,把对生活的疲惫感说得既含蓄又深刻。
这种表达妙在:用织布这样日常的劳动景象,说清了人生最抽象的感受。就像我们现在说“生活像个停不下来的陀螺”,古人用“梭子”作比,异曲同工。
苏轼
苏轼(1037-1101),北宋文学家、书画家、美食家。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。汉族,四川人,葬于颍昌(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)。一生仕途坎坷,学识渊博,天资极高,诗文书画皆精。其文汪洋恣肆,明白畅达,与欧阳修并称欧苏,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;诗清新豪健,善用夸张、比喻,艺术表现独具风格,与黄庭坚并称苏黄;词开豪放一派,对后世有巨大影响,与辛弃疾并称苏辛;书法擅长行书、楷书,能自创新意,用笔丰腴跌宕,有天真烂漫之趣,与黄庭坚、米芾、蔡襄并称宋四家;画学文同,论画主张神似,提倡“士人画”。著有《苏东坡全集》和《东坡乐府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