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苔寺里无马迹,绿水桥边多酒楼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市井画卷,用对比的手法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场景。
前半句"青苔寺里无马迹"勾勒出一座幽静的寺庙:长满青苔的院落冷清无人,连马匹经过的痕迹都没有,暗示这里香火凋零、人迹罕至。青苔的意象传递出时光沉淀的静谧感,寺庙的空寂让人联想到超脱尘世的修行生活。
后半句"绿水桥边多酒楼"突然转入繁华街景:碧波荡漾的河桥旁酒楼林立,仿佛能听到觥筹交错的热闹声响。"绿水"与"青苔"形成色彩对照,"无马迹"与"多酒楼"构成数量反差。这种强烈对比凸显了世俗生活的喧嚣欢愉与宗教场所的寂寥清冷。
诗人没有直接评价两种生活方式,只是通过并置的画面让读者自己感受:有人选择远离尘嚣修行,更多人沉醉在红尘烟火中。这种留白手法让诗句充满想象空间,每个人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理解的人生况味。
杜牧
杜牧(公元803-约852年),字牧之,号樊川居士,汉族,京兆万年(今陕西西安)人,唐代诗人。杜牧人称“小杜”,以别于杜甫。与李商隐并称“小李杜”。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,故后世称“杜樊川”,著有《樊川文集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