远信初凭双鲤去,他乡正遇一阳生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了一个游子在外乡寄信回家的场景,同时点明了冬至时节的特殊氛围。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它的动人之处:
1. "双鲤传书"的温情
诗人用"双鲤"代指家书(古代有鱼形信函的传说),"初凭"二字透露出迫不及待的心情。就像现代人刚点击完微信发送键时那种期待,把思念装进信封那一刻的郑重与期盼跃然纸上。
2. "他乡冬至"的孤寂
"一阳生"指冬至节气(古人认为这天阳气初生)。在异乡遇到这个家人团聚的传统节日,就像现代人在春节独自点外卖的孤独感。两个画面形成强烈反差——寄信时的热切与节日里的冷清,让读者感受到游子"每逢佳节倍思亲"的惆怅。
整句诗的精妙在于用具体的生活片段(寄信)和节气特征(冬至),不动声色地传递出深沉的情感。就像用"手机电量只剩1%"来暗示焦虑一样,诗人通过日常细节唤起普遍共鸣,这是古典诗词"含蓄却深刻"的典型表现。
杜牧
杜牧(公元803-约852年),字牧之,号樊川居士,汉族,京兆万年(今陕西西安)人,唐代诗人。杜牧人称“小杜”,以别于杜甫。与李商隐并称“小李杜”。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,故后世称“杜樊川”,著有《樊川文集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