代北燕南,应不隔、月明千里。
出自 清代 纳兰性德 《满江红·代北燕南》
代北燕南,应不隔、月明千里。谁相念、胭脂山下,悲哉秋气。小立乍惊清露湿,孤眠最惜浓香腻。况夜鸟、啼绝四更头,边声起。销不尽,悲歌意。匀不尽,相思泪。想故园今夜,玉阑谁倚。青海不来如意梦,红笺暂写违心字。道别来、浑是不关心,东堂桂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的是一幅跨越空间的深情画面,用大白话来理解就是:
"哪怕我们一个在北方大漠,一个在江南水乡,相隔千里,头顶的月亮却是一样的明亮,就像思念不会被距离隔断。"
精妙之处在于:
1. 用地理反差显深情
"代北"和"燕南"一北一南,用极端距离强调分离,但马上用"不隔"转折,就像现在人说"异地恋算什么,我们看的是同一个月亮"。
2. 月亮是天然的情感纽带
古人没有手机视频,但月亮是共有的"朋友圈"。李白"举头望明月"、苏轼"千里共婵娟"都用过这个创意,这里把月亮比作连夜空快递的思念。
3. 数字对比有张力
"千里"是冷冰冰的距离,"月明"是暖融融的牵挂,用月光柔化了地理的残酷,就像现代人隔着时差说"你那边天亮时,我正看着落日想你"。
纳兰性德
纳兰性德(1655-1685),满洲人,字容若,号楞伽山人,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。其诗词“纳兰词”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,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。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,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。虽侍从帝王,却向往经历平淡。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,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,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。流传至今的《木兰花令·拟古决绝词》——“人生若只如初见,何事秋风悲画扇?等闲变却故人心,却道故人心易变。”富于意境,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