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冬日傍晚的萧瑟画面,用最简练的文字传递出深沉的愁绪。
"暮寒"二字点明时间与温度——日暮时分寒气渐浓,让人自然联想到昏暗的天色、刺骨的冷风,为全诗定下阴郁基调。"愁翳生"是点睛之笔:用"翳"(原指遮蔽光线的阴影)比喻愁绪,仿佛能看到浓重的忧郁像暮色一样在心头蔓延滋生。这种将无形情绪具象化的手法,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诗人内心沉重的压抑感。
整句诗妙在三个层次:先营造寒冷昏暗的物理环境,再通过"愁"字点明心境,最后用"翳生"这个动态描写展现愁绪不断扩散的过程。就像电影镜头,从苍茫暮色推进到人物紧缩的眉头,再特写他眼中越来越深的阴霾。这种由外而内、层层递进的情感表达,正是古典诗词"情景交融"的典范。
吴文英
吴文英(约1200~1260),字君特,号梦窗,晚年又号觉翁,四明(今浙江宁波)人。原出翁姓,后出嗣吴氏。与贾似道友善。有《梦窗词集》一部,存词三百四十余首,分四卷本与一卷本。其词作数量丰沃,风格雅致,多酬答、伤时与忆悼之作,号“词中李商隐”。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