吾闻中山相,乃属放麑翁。

出自 唐代 陈子昂 《感遇诗三十八首·其四》

乐羊为魏将,食子殉军功。
骨肉且相薄,他人安得忠。
吾闻中山相,乃属放麑翁。
孤兽犹不忍,况以奉君终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讲的是古代中山国一位宰相的故事,用现代话可以理解为:我听说中山国的这位丞相,居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一个曾经放走小鹿的老头儿。

核心看点:
1. 反差萌的用人智慧
"放麑翁"指放过母鹿的仁慈老头(典故出自《孟子》),通常这类人会被认为心软不靠谱。但这位丞相偏偏重用他,暗示真正的领导力不在于表面强势,而在于识人善任——能对动物仁慈的人,或许对百姓更仁爱。

2. 暗藏的社会批判
"乃属"(居然托付)带着惊讶语气,讽刺现实中位高权重者往往任人唯亲。诗人用这个反例提醒:真正的好官,就该大胆启用善良正直的普通人。

3. 留白的艺术
诗人不说结局,留给读者想象:这个心软的老头治国会不会失败?或许答案就在"放麑"的隐喻中——对弱者的仁慈,本就是治国的根本。

现代启示:
就像今天企业敢用跨行业人才,或是提拔有同理心的员工当主管。这句诗提醒我们:打破偏见,善良比世故更珍贵。

陈子昂

陈子昂(公元661~公元702),字伯玉,梓州射洪(今四川省射洪市)人,唐代文学家、诗人,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。因曾任右拾遗,后世称陈拾遗。陈子昂存诗共100多首,其诗风骨峥嵘,寓意深远,苍劲有力。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《感遇》38首,《蓟丘览古》7首和《登幽州台歌》、《登泽州城北楼宴》等。陈子昂与司马承祯、卢藏用、宋之问、王适、毕构、李白、孟浩然、王维、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