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冢麒麟有恨,卧听箫鼓游山。

出自 宋代 吴文英 《木兰花慢·重游虎丘》

步层丘翠莽,登高处、更春寒。渐晚色催阴,风花弄雨,愁起阑干。惊翰。带云去杳,任红尘、一片落人间。青冢麒麟有恨,卧听箫鼓游山。
年年。叶外花前。腰艳楚、鬓成潘。叹宝奁瘗久,青萍共化,裂石空磐。尘缘。酒沾粉污,问何人、从此濯清泉。一笑掀髯付与,寒松瘦倚苍峦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充满哀愁与孤寂的画面,可以拆解为两个部分来理解:

1. "青冢麒麟有恨"
"青冢"指长满青草的坟墓,常用来代指昭君墓(这里借指荒凉的古墓);"麒麟"是古代象征祥瑞的石兽,本该威严矗立,如今却躺在杂草中。诗人用"有恨"二字让石兽拟人化,仿佛它在替逝者诉说生前的遗憾——可能是未完成的抱负,或是被遗忘的悲凉。

2. "卧听箫鼓游山"
石兽横卧在荒冢旁,听着远处传来的箫鼓声(可能是游人宴乐的声响)和山间的风声。热闹的游山场景与孤寂的墓地形成强烈反差,突显出时间流逝的残酷:无论逝者曾有多少爱恨,活人的世界依然喧闹如常。

精髓在于对比与反讽
- 麒麟本应神圣,却沦落荒冢;
- 逝者的"恨"与生者的"乐"形成无声对抗;
- 用石兽的视角暗示:再辉煌的人生终将被自然和时间吞没。这种对生命无常的叹息,通过具体景物传递,比直接抒情更耐人寻味。

吴文英

吴文英(约1200~1260),字君特,号梦窗,晚年又号觉翁,四明(今浙江宁波)人。原出翁姓,后出嗣吴氏。与贾似道友善。有《梦窗词集》一部,存词三百四十余首,分四卷本与一卷本。其词作数量丰沃,风格雅致,多酬答、伤时与忆悼之作,号“词中李商隐”。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