然兰蕙之才德不同,世罕能别之。

出自 宋代 黄庭坚 《书幽芳亭记》

  士之才德盖一国,则曰国士;女之色盖一国,则曰国色;兰之香盖一国,则曰国香。自古人知贵兰,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。兰甚似乎君子,生于深山薄丛之中,不为无人而不芳;雪霜凌厉而见杀,来岁不改其性也。是所谓“遁世无闷,不见是而无闷”者也。兰虽含香体洁,平居与萧艾不殊。清风过之,其香蔼然,在室满室,在堂满堂,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。

  然兰蕙之才德不同,世罕能别之。予放浪江湖之日久,乃尽知其族。盖兰似君子,蕙似士大夫,大概山林中十蕙而一兰也。《离骚》曰:“予既滋兰之九畹,又树蕙之百亩。”是以知不独今,楚人贱蕙而贵兰久矣。兰蕙丛出,莳以砂石则茂,沃以汤茗则芳,是所同也。至其发花,一干一花而香有余者兰,一干五七花而香不足者蕙。蕙虽不若兰,其视椒则远矣,世论以为国香矣。乃曰“当门不得不锄”,山林之士,所以往而不返者耶!

现代解析

这句话的意思是:兰花和蕙草看起来相似,但内在的才华与品德其实大不相同,可惜世上很少有人能真正分辨清楚。

作者用两种相似的植物比喻生活中容易被混淆的人或事物——表面看着差不多,实际价值却天差地别。就像现在很多人容易被外表、头衔迷惑,却看不出一个人真正的能力或品格。比如两个同事都穿着得体,但一个踏实能干,一个只会做表面功夫,不深入了解就很难发现区别。

这句话的精妙在于:
1. 用日常可见的植物作比,把抽象道理讲得生动
2. 揭示了人类认知的局限性——我们常被表象迷惑
3. 暗含提醒:真正有价值的东西需要用心辨别,不能只看表面

它之所以经典,是因为两千年前的古人对人性的观察,到今天依然适用。我们每天都在面对各种"兰花蕙草"的选择,这句话教会我们要培养洞察本质的眼光。

黄庭坚

黄庭坚(1045.8.9-1105.5.24),字鲁直,号山谷道人,晚号涪翁,洪州分宁(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)人,北宋著名文学家、书法家,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,与杜甫、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“一祖三宗”(黄庭坚为其中一宗)之称。与张耒、晁补之、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,合称为“苏门四学士”。生前与苏轼齐名,世称“苏黄”。著有《山谷词》,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,为“宋四家”之一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