愁人兮奈何,愿若今兮无亏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表达了一种面对忧愁时的坦然态度和简单愿望。
诗人说:“我心里充满忧愁,但又有什么办法呢?”——这是承认现实中的无奈,像极了现代人遇到烦恼时叹口气说“算了,想开点”。
紧接着他提出一个小目标:“只希望此刻能保持本心,不做让自己后悔的事。”——没有空喊“战胜困难”的口号,而是专注当下,守住内心的底线。这种“不求大富大贵,但求问心无愧”的朴素智慧,反而更打动人。
魅力在于真实:
它像朋友间的谈心,不装深沉。忧愁时硬撑快乐很难,但至少可以对自己说:“虽然不开心,但别因此做傻事。”这种带着裂痕依然前行的态度,恰恰是生活的常态。
屈原
屈原(约公元前340—公元前278年),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、政治家。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(今湖北宜昌)。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,任三闾大夫、左徒,兼管内政外交大事。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。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自杀,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。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,成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,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。他创造的“楚辞”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,与《诗经》并称“风骚”二体,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积极影响。